事前勘景,主要確認環境安全狀況,不安全別叫人過去了。
沒排除危險性,Model受傷得不償失,怎麼走?怎麼上下?這地方能不能待?做好安全措施,攝影勘查過濾才是保護別人。
另一方面「省時間」,事前勘景花的時間沒白費,省下之後的實拍時間。
沒做規劃、光線幾點如何,全部都壓在後面,除了自己,身邊還帶著別人,何去何從不知道,就會花很多時間在盲目亂逛。
攝影沒空勘景,觀察速度不夠快,會不知道在拍什麼,旁邊還有人等著,這是雙重壓力,取決攝影的臨場反應,沒勘景雙方合作OK,大家反應算快關係。
不能說有勘景就會拍好,也有失敗的狀況,至少能提升安全性和可行性。
同個攝影,在同個地方,拍很多次。
我覺得無妨,Model不同,發揮表現不同,調整循序漸進。
不同攝影,在同個地方,拍多了變芭樂點。
我也覺得還好,「大家都拍過」更要突破,不然一眼大概知道能力到哪。
像拍人體表現還OK,切到我去過的棚拍地點,狀況不妙,代表水平不穩。
考試題目很難,大家都不會寫,反而要開心,雖然你也不會寫,有機會拉開差距,勝算在平常多蒐集資料、從其他角度切入,理論結合時事舉例,作答比別人精彩。
換作攝影這塊也是如此,平常多蒐集資料(勘景)、從其他角度切入(規劃),最後Model(實例)結合運用。
勘景找到好地方,感覺如獲至寶也要善用。不是地點本身問題,有特色大家才愛去,「被拍太芭樂」,造成後續效應。不喜歡告訴別人地點在哪很正常,如果愛護環境,相信也樂於分享。
###